点击排行

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北塔区教育科技局-师生随笔-管窥教学过程中的道德承诺

文章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5-21
    笔者从教时间不长,照理说应该是激情有余,信心十足的,可在日常工作中,不论是班主任班级管理还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内心总是隐隐觉得有一种愧疚感,是对学生的,也是对自己的。甚至有时候自己一片茫然,不知道班级该怎样带才能带好,不知道书该怎样教才能教好。于是,在茫然与自省中开始反思我们的管理与教学工作;开始追寻我们天天喊在口里的教学道德的本质内涵。经整理思绪,诉之笔端,留下了下面这段破碎的文字,略述自己的刍荛之见。    我们追寻教学的道德,走向教学的道德反省与自律,首先遇到的前提问题是:教学自身有没有道德?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学本身的合道德性,即教学自身的内在道德价值或道德意义是什么。目前,许多人只停留于从伦理角度对教学进行道德批判。诚然,作为一种社会价值批判方式,道德批判无疑是必要的 ,这至少有助于人们建立一定的教学伦理观念。但是这种批判原则上还是外在的、表层的,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对教学的一种道义论上的约束,而非其本身的道德反省。这样。极有可能架空道德本身,使之不可避免的成为某种道德乌托邦。因此,对教学自身道德性展开本体追问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作为一个存在,是“认为的”,而不是“自在的”,是人类的创造性成果,而非自发性的产物。也就是说,教学作为人类自觉创造的存在,必定有其充分的道德理由作为其内在支持或曰必定有其内在的道德承诺、合道德性价值依据。问题是,这种“道德”或合道德性的论据到底何在?由于长期以来对教学本身狭隘的知识论了解,这一问题较少受到人们的关切而长时间处于被遮蔽状态。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已经有部分人开始对教育的道德内涵予以关注。樊浩教授、田海平教授合著的《教育伦理》一书中就提到“教育的伦理意义可以归纳为三的命题:教育关系是一个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是一个伦理实体;教育的根本人文使命是伦理解放;教育的人文精神基础是性善信念。”这些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就教学而言,其合道德性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教学是促进人与文化双向生成的活动;教学是师生共享共生的活动;教学是尊重人的自主和理解的或活动。在这里,因能力有限,我只简单陈述自己对第一个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教学过程中人与文化的双向生成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教学是促进人的发展,延续人的生命活动。教学就是使人“文明化”,使儿童既掌握生产的知识与技能,又掌握与人的生活、生存相关的知识、技能、习俗等等。而这种文明化的目的就是为人的生存、发展服务,维持着生命的延续、创造生命的意义,使人能活下去,而且活的更好。苏格拉底说过,教育教学乃是使人的精神获得提升、灵魂发生转向。卢梭也说过,教育教学就是使人成长。这就是说,教师的教学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不是成为社会的简单工具。一句话,教学是扩展、加深和丰富学生的理解、认识和视野。而不是使他们变得更狭隘、浅薄和贫乏;教学是有助于学生学,而不是使他们变得更无知;教学是有助于学生想,而不是割断他们的思维。    我们深有体会,人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教育正是建立于对人的可能性的期待和信任基础之上的。人的存在从来不是完成了的,不是最后的。人的状态是初生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做出选择,永远不会停滞。对人来说,这是一个正在被创造的世界,而做人就是意味着处在旅途中,意味着奋斗、等待、盼望。在人生最宝贵灿烂的时刻,人类来接受教育,此刻,我们教育者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而教育本身又将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这问题不得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关闭 |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