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北塔区教育科技局-师生随笔-节俭教育须加强

文章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5-21
    本期因为参与学校管理,我经常去学生餐厅,发现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很普遍。一份四两的米饭,有些学生常常只在中间“挖”了一个酒杯大的“洞”就倒了,大多学生只吃了一半,随手就倒在泔水桶里。一餐饭,四百人就餐的食堂就产生满满两大桶剩饭。看到那些被浪费的粮食,曾经“汗滴禾下土”的我心中一阵酸痛。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浪费粮食、水电、纸张等已经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事。他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们一点也没把浪费当回事。    学生如此浪费,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一是他们未经历过“锄禾日端午”的艰辛,也就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二是很多家长溺爱孩子,总是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孩子手里有了钱,每天零食吃过不停,塞满零食的胃当然不会给米饭留下多少空间;三是一些学生虚荣心作怪,认为节俭是“土气”“傻冒”,于是总要通过浪费来显示自己的“阔气”。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在诗中深刻地指出俭的重要性: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庭,要繁荣昌盛,富裕美满,都离不开一个“俭”字。    北宋的司马光身居高位,但生活非常节俭,一生中食取充腹,衣取蔽寒。为了教育儿子继承俭朴的家风,他还写下了千古佳作——《训检示康》。    周恩来总理节俭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周总理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这些身居高位的名人都以崇尚节俭为荣,更何况学生呢!前不久,教育部发布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学校、幼儿园都要制定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要将节约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校长和教师的重要内容,将学生日常节俭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各校应借这一契机加强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节约文明,创新管理方式(如设立废物回收箱、提倡小份多次管饱的文明用餐方式),培养学生自觉爱惜粮食、水电、纸张等好习惯。    培养孩子节俭的好习惯仅靠学校既不实际又不可能,如果社会没有节俭的风气,家长不做节俭的表率,教师再多的教导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希望社会、家庭和学校携起手来,将节俭教育落到实处。 【关闭 |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