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村振兴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时间: 2021-03-04 10:28 来源:北塔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字体: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四区二城”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抓好“菜篮子”工程创北塔品牌,抓好精品水果等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目标任务。2021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其中早稻面积0.67万亩)、产量稳定在1.67万吨以上。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出栏生猪3万头以上,存栏生猪2万头以上。农业农村“百千万”工程升级版、“六大强农”行动深入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打造陈家桥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茶元头街道、田江街道各建设1-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1.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在全区选择3个村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帮扶村。及时完成“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编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防范和化解脱贫攻坚领域各类风险。

2.接续推进贫困村乡村振兴。加快补齐扶贫产业技术、设施、营销短板,坚持完善对口帮扶机制,深化拓展消费帮扶。统筹用好公益岗位,调整优化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政策,每年统筹安排不低于10%比例的公益性岗位专项用于残疾人就业。

3.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监测预警体系和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实行分层分类帮扶。持续跟踪易返贫致贫人口收支变动、“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帮助发展产业、参与就业,着力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三、扛稳政治责任,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和生猪保供

1.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摆在“三农”工作首要位置,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双稳”。坚决遏制耕地抛荒撂荒,压实耕地抛荒治理属地责任。大力实施专业化集中育秧,突出抓好早稻生产。增加旱粮面积,推广旱粮种植。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各个环节损耗浪费。

2.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机制,加强耕地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督,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杜绝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

3.逐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0.35万亩。抓好农田集中整治,加强机耕道修建,继续实施耕地宜机化改造。推进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建设。

4.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覆盖率。加快补齐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和稻谷烘干、设施农业短板。全面落实农机推广服务“331”机制,用足、用准、用活政策,在陈家桥乡、茶元头街道各创建1个以上现代农机合作社。

5.全面提高生猪产能。全面落实生猪产能恢复扶持政策,巩固生猪生产恢复良好势头。积极开展非洲猪瘟无疫区建设,继续严把非洲猪瘟防控关。加快纯种能繁母猪、优质二元母猪发展,确保年底实现优质母猪自给率达到80%。

四、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1.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打造“六大强农”行动升级版,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建成1个以上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2.培育创新农产品品牌。完善农业品牌建设规划,积极融入全省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参与“邵阳红”品牌共建共享,推行质量标准、品牌管理、宣传推介、包装标识、营销模式“五统一”。推动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出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奖补机制,抓好标准化生产。

3.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组织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社会资本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进骨干企业,培育标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到2025年,新增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5家。实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行动,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5年,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以上,市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以上。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行动,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新增省级五星休闲农庄2个以上。抓住“中农联”落户我区机遇,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基础、冷链物流仓储、产地预冷设施,充分利用步步高食材配送中心等农产品配送平台,推动产销对接。  

4.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每年新增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个。支持由示范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牵头,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认证工作,出台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施方案,落实激励措施。

5.结合实际打造特色小镇。实施特色小镇建设行动,把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加强制度创新、激励约束和规范管理,建设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活、形态小而美、体制活而新的特色生态文旅小镇和特色现代农业小镇。“十四五”期间,打造3个以上示范带动明显的特色小镇。

6.大力促进农业生态绿色发展。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持续抓好退捕渔民就业安置保障工作,健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节水增效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实施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持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发展种养融合、稻渔综合种养、林下经济。强化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深入开展绿化行动,持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

7.守住农业安全底线。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做大做强“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品牌,加强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力度。巩固“大棚房”清理整治成果,全面启动农村闲置沼气工程处置工作。

8.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深入实施科技强农行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依托科技专家服务团带动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培养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吸引城市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参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

五、积极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1.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2021年基本完成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布局分类。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处理好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和村庄规划的关系,引导农民参与规划编制和科学合理建房,避免出现规划与执行“两张皮”现象,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

2.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以交通、电力、水利、通信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逐渐形成布局合理、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建设旅游路、资源产业路和乡镇提质路,有计划对具备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村级道路实施“白改黑”工程。加强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完善农村水价水费形成机制和工程长效运营机制。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推动农村用电达标。推进燃气下乡,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行城乡同步规划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强村级客运站点、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

3.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1年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全覆盖,新建公厕10座。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推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一村一站一员”垃圾分类回收站必须实体运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机制,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宜居农房建设试点,3年内完成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4.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区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逐步完善区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完善农村生活服务业支持政策,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

5.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完善农村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基本实现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升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困难群众参保资助政策。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健全区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提高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实施基层文化队伍人才培训计划,高质量开展各类文艺文化下乡惠民活动。建强用好区级融媒体中心,实施“家门口十小”示范工程。深化基层一门式公共服务建设。

六、多渠道全方位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扎实抓好稳岗就业。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抓好就业创业服务,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帮助农户稳定就业,着力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和校企合作培训,探索建立线上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多渠道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2.深化农产品产销一体。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调优农业种养结构,加快发展高档优质农副产品。充分利用扶贫832平台和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服务中心等平台,打通采收、加工、物流和销售供应链,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着力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入推进“益农社”体系平台建设,引导本地优质农产品入驻电商平台销售。

3.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要素。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农民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模式参与分红,增加财产性收入。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建立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平台,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

4.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围绕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落实涉农企业各项支持政策。加大农业生产扶持补贴力度,重点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补贴。全面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强化各项惠农强农资金的监管。

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1.健全组织机制。充分发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区委书记担任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由区委和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成员单位出台重要涉农政策要征求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意见并进行备案。各乡(街道)、区属有关单位要围绕“五大振兴”目标任务,设立由党政领导亲自抓的工作专班,建立落实台账,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充实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强化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培养锻炼,实行区级领导、区属部门联系村(社区)制度。

2.强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增强农村党组织推动发展的能力,按照“提升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的思路,制定并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规划,实施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加大发展农村党员力度,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激励关怀,提高工资补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

3.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各项工作。巩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和风险防控。落实盘活农村存量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快建立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联审联办制度。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持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4.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扩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项目,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鼓励银行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支持市农发行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持续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因地制宜推动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

5.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结合建党100周年,弘扬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教育。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区所有乡村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选树一批农村道德典型。完善修订村规民约,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好用好公共服务阵地,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依法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坚决遏制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在农村开展渗透行为。

6.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整体水平。加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深化“微治理”,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行一户一人入村(社区)网格治理微信群。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平安志愿者和“红袖章”护平安巡逻,巩固提升“一村一辅警”工程。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智能化,加强城乡末端感知系统建设,提高农村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密度。建设法治乡村,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学法示范户。开展平安乡村创建,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发挥乡村德治作用。加强区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一村一微型消防站”机制,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7.扎实开展乡村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群众身边延伸,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压实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深化“廉洁乡(街道)”“廉洁村(社区)”建设。织密基层监督网络,选优配强村支部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深化拓展“互联网+监督”平台,发挥“微信监督服务群”作用。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专项巡察,强化对巩固“四个不摘”政策成果的监督。坚决惩治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等突出问题。

8.加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并加强考核结果应用,注重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乡(街道)和区属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创新完善乡村振兴督查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中共邵阳市北塔区委

邵阳市北塔区人民政府

2021年3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共北塔区委、北塔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北塔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区政府办电话:0739-5081798 邮箱:btqxzspj@189.cn
湘公网安备 43051102000006号 备案号:湘ICP备20010157号-1
网站标识码:4305110001 地址:邵阳市北塔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北塔区委、北塔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北塔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区政府办电话:0739-5081798 邮箱:btqxzspj@189.cn
湘公网安备 43051102000006号
备案号:湘ICP备20010157号-1
网站标识码:4305110001
地址:邵阳市北塔区人民政府